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

吃糖有害正當行為?!

民以食為天,食物和行為舉止包括侵略性是有所關聯的,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較佳的營養就能引導出比較好的行為,印證了二千七百年前管仲的話「衣食足而後知榮辱」,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,兒童時期的飲食是否會影響到成年人的行為,就還沒有經過研究,當然沒有定論,其實這議題引用管仲的老師孔老夫子的觀點「君子謀道不謀食」,應該就對了,也許有些觀點認為管仲和孔老夫子的說法正好有所牴觸,其實管仲的論點在於滿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,也就是要能生存下來,才能夠接受教化,而孔子所說的重點應該是在衣食無缺之餘,君子就應該在精神層面提升,而不再汲汲營營於物慾的追求,因而敗德喪志。或許曾為第一家庭的成員早一點領悟,今天就不會身陷於自掘的泥淖中。

有關兒童時期的飲食對成年人行為的影響,英國Cardiff大學的專家花了將近40年時間,研究1970年出生、人數在一萬七千名以上的小孩,這些孩童10歲時天天吃糖果,到了34歲就有69%因為暴力犯行而被逮捕,那些沒有暴力衝撞的人,每天吃甜食的有42%。這篇研究是以簡報發表在10月份的英國精神病學期刊(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),當然還需要有更多研究來證實其間的關聯性。研究人員說道,並不是指甜食本身不好,這個研究更多是在於解釋孩子如何下決定,父母一貫以糖果、巧克力誘導孩子良好行為的作法,會造成不良後果,因為這樣可能會誤了孩子學習如何延滯自我滿足的機會,導致浮躁的行為和暴力。

儘管這些研究人員篩除其他變數,像不同的親子技巧、不一的社經背景,他們還是發現,兒童時期的甜食和成年時的暴力行為有顯著的關連性,但研究人員提醒,目前的結果並不足以建議父母們停止給孩童糖果、巧克力,因為這是個相當複雜、難以捉模的領域,歸咎於糖果並不公平。如果將來有一天這關聯性確立了,也許甜食會像現在菸酒一樣,在外包裝加上警語「吃糖有害正當行為」(吸菸有害健康),或是「糖後不開打」(酒後不開車)!

其實食物以過多油脂、糖分處理後,早就被歸類為垃圾食品,在物質豐盛地區已造就出無數癡肥的身影,之後接踵而至的心血管、代謝功能…各種疾病,無疑是在凌遲當事人的軀體和生活品質,浪費社會資源。不論糖或是其他任何食物、不管和暴力有無關聯,吃多必然無益,那是毫無疑問的;同樣,想要藉著日常食物甚至是藥物,期待著有病治病、無病強身,也可以預見那是毫無可能的。至於那位曾經樣樣第一,既未聽進管夷吾之言、也未頓悟至聖先師孔仲尼的開示,當了八年總統卻突然肖想他是美軍管在台代理人,只能寄予無限的同情,假如食物和行為的因果研究有所突破精進,這位…美軍官員小時候到底吃了些什麼以至於此,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研究題材!

1. Relation Between Child Diet & Behavior
2. Diet & ADHD
3. Confectionery consumption in childhood and adult violence
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(2009) 195: 366-367. doi: 10.1192
4. Candy-gobbling kids may turn violent as adults-
Study: Many who ate too many sweets were arrested for violence by age 34. MSNBC Oct. 1, 2009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