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

有毒起雲劑後遺症:違法廠商叫屈要國賠 失職官員盲人瞎馬 受害百姓...慘!!!

遭有毒塑化劑牽連的食品還在繼續擴大,除了許多知名的大廠、國營公司,連經過衛生署認證的優良藥品製造(GMP)廠也有有四家淪陷!

無論藥品或食品,「品質從源頭控制」的基本觀念和做法是一致的,也就是原料都要經過驗證,合格之後才可用於製造。台中夜店大火,消防局至少拿得出歷次查察合格的紀錄。有毒起雲劑事件,主管官署有平時督導的紀錄嗎?出事廠商拿得出品管報告嗎?

或許有些意想不到的毒物並沒列在例行的品管項目中,資淺的檢驗員不容易查出非法添加物,也有可能,但是這些GMP廠連去了解一下進用原料的成分、規格都沒做到。

對於淪陷的GMP藥廠,負責監督的衛生署官員(見圖)大言不慚,竟然說:製藥工廠的食品、藥品是分開製造,所以問題食品不會汙染藥品生產線。她去查證過嗎?打個比喻:某家餐館做中餐的時候菜是從來都不洗,上完廁所也不洗手,他做西餐的時候就會洗菜、洗手?主管官員是真不知,還是假迷糊,怪不得會出這種震驚國際的醜聞!

目前官署、立法院…正忙於跨部會會議、修法,將塑化劑列為第二類毒物、食品添加物廠強制GMP、為民眾免費代驗…緩不濟急,也非治本之道。許多國內工廠為節省開銷、追求利潤,GMP作業幾乎流於形式。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檢討如何嚴格要求工廠落實GMP制度,經過認證的工廠如果確實做到GMP,今日就不會發生這荒唐事,也能防範未來出現。2007年巴拿馬直接使用中國大陸產的甘油製造感冒糖漿,導致三百六十多人死亡,因為甘油中攙了工業防凍劑,台灣這起攙毒起雲劑正是相同事件的翻版。我們是已開發國家,有了GMP認證而不落實,國際形象和民眾健康雙重損失,和落後國家何異?

目前只收押兩家攙毒起雲劑工廠的負責人,食品廠商貪圖暴利、違反GMP的罰則非常清楚,難道這次又是矇混帶過?甚至應允他「國賠」?失職的官員難道真不知事起之因,繼續瞎忙?受害老百姓永遠只能慨嘆刑不上大夫、大廠?

1. 有毒塑化劑揭穿了GMP假象 責政府監督不力更應責成廠商擔起應負之責 有毒塑化劑(I)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
2. 終止塑化毒 開罰沒驗證5類商品 2011-05-30 中國時報
3. 食衛法提修正 食品添毒物要負刑責 【聯合報】2011.05.30 03:23
4. 塑化劑 擬列二類毒物【聯合報】2011.05.30 03:23 am
5. 宏星乳酸菌染毒 「九億兆」回收 【聯合報】 2011.05.30

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

有毒塑化劑揭穿了GMP假象 責政府監督不力更應責成廠商擔起應負之責

昱伸起雲劑被查獲含DEHP之後,昨天又查出另一家攙更毒的DINP,可見昱伸老闆所說「大家都用這配方」不假,他還說從高工畢業、當學徒開始就這麼配,如果為真,影響之廣、後遺症的嚴重程度,恐怕要比三聚氰胺更可怕!

遭DEHP牽連的產品不乏知名國際性大廠、國營公司、甚至連藥廠也淪陷,風暴仍在繼續擴大中,這些號稱GMP、有的還有HACCP、ISO…認證大廠,招牌響亮,可是有沒有「品質從源頭控制」的觀念?除了營利,可曾想過超低價起雲劑所含的成分是什麼?進料是否符合規格?原物料的品管檢驗落實了嗎?

我國的藥廠在1988年已全面實施「優良藥品製造標準(GMP)」,其環境衛生、廠房設備與設施、經營、製程、品管、包裝運銷、紀錄等,都必須依照嚴密的規範按表操作,以維持每批產品都有一定的品質、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食品業自1989年才開始推行GMP,1999年衛生署發布「健康食品工廠良好作業規範」,政府成立的「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」也出版了「食品GMP認證體系規章彙編」,對26類食品業提出規範、認證細則,法規已算完備,但目前一般食品業的GMP仍處於政府和民間共同推動階段,有規模有理想的廠家為建立品牌信譽,會自願申請認證。

無論藥廠、健康食品或是一般食品廠,GMP規範的精神是一致的,以原料的管制而言,藥品GMP第三十-1項:每一原料均應予檢驗,以確定其本質、純度、含量等均符合其書面規格;健康食品工廠GMP第二八-2項:每批原料均需有來源證明,並經品管檢查合格後,方可進廠使用;食品工廠GMP通則10.3.2條:每批原料需經品管檢查合格後,方可進廠使用。這些經過GMP認證的廠家如果確實把起雲劑的組成分查明清楚,不但可以遏止有毒起雲劑的氾濫,也不至於遲至今日才被藥檢局「多事」的技正費了一個月才查出攙毒的源頭。

製造原料沒做好源頭控制的殷鑒不遠,2007年巴拿馬直接使用中國大陸出產的甘油,其中攙了廉價的乙二醇,來製造感冒糖漿,導致三百六十多人死亡,台灣這起攙毒起雲劑正是相同事件的翻版。台灣已列入已開發國家,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產品信譽毀於一旦,貽害國人健康之損失難以估計。

目前一些使用有毒起雲劑廠家已公開道歉,自動下架,重要的是要記取教訓,切勿再犯,有的還找藉口「同樣是受害者」、只承認「誤用」,把品管責任推向衛生署、環保署…這些廠家賺取暴利,卻讓政府機構承擔他們應做而未做的把關工作,由全民埋單,合理嗎?

一如往常,專家、名嘴之流也把矛頭指向政府,要求藥檢局要將DEHP檢驗列入。試想,跟在不肖廠商之後,每次出了事、已造成重大損失,才加進把關的項目,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嗎?台北、台南兩地的市府免費為市民檢驗食品是否含DEHP,是不切實際、浪費公帑討好民眾的行徑,正本清源之道,是政府要負起嚴格督導、查驗之責,不要讓業界的GMP只在查驗登記時當做幌子,平常做的又是另一套,對沒有實施GMP的則加強抽驗。痛定思痛,政府與廠商各負起應有的責任,消費者權益才能獲得保障。

1. 食品GMP標章-還值得信賴嗎?2. 防凍劑充當糖漿入感冒藥紐時:假甘油原料來自大陸 中國時報/兩岸新聞2007/05/07
3. 20110524運動飲料含毒塑化劑DEHP有害生殖 中視新聞
4. 運動飲料竟含塑化劑 衛署要求下架 2011-05-23 新聞速報 【中廣新聞/HHM】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SitePal 的語文發音服務

SitePal提供免費的語文發音服務,對於學習外語、學艱澀難見的字詞的發音、暸解字典查不到的專有名詞讀法,幫助很大,使用上很簡單,將需要發音的字或詞句填入或剪貼到Enter Text欄,再由Language所列29種語文當中選出所屬的語言,之後按Say It就可以聽到讀音,如果想聽不同的人、不同口音讀法,就從Voice欄選擇不同的人,重新按Say It即可。

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

失能的新聞局長 失聰的政府

去年二月才上任的末代新聞局長江啟臣, 100年五月二日又匆匆交出「末代」的棒子。身為政府的化妝師、政策的代言人,在位一年多,政府施政的滿意度持續低迷,馬英九個人威望下滑不振,居然獲頒一等功績獎章,可能獎章都覺得委屈,連掉地上兩次,江啟臣趴地撿獎章的畫面登在報上。能得寵獲官、無功受祿,大概只有望族之後、有家世餘蔭仳佑的,才能獨享吧!

當年媒體一致吹捧江啟臣「政治新星、洋博士的高學歷」,形容他「道地台灣本土味、外表俊俏、顧家」、「口才便給…足以扛下吳內閣發言人的艱鉅任務,詮釋好庶民政治的內涵」…一年後所能兌現的,是民眾仍無感於經濟景氣、政府推動政策阻力重重、在野黨抹黑攻奸只能挨打…從來沒看到江啟臣說明、溝通、據理力爭的身影,到底是這麼優秀的人沒有發揮的空間,亦或是徒有虛名的庸才終究通不過現實的考驗?

博士未必高人一等,即使是洋博士也有很多種,如果到落後國家弄個什麼博士回來,也是個洋博士,多少名校名師指導出來的博士還在人海中浮沉,泛泛之輩哪個能像江啟臣受到如此寵幸,乳臭未乾就平步青雲十四職等?民國已經一百年了,不禁令人興嘆,加官晉爵的世襲陰魂未散,空有一身本事,朝中無人難作官!馬英九上台組閣時一再宣示政府用人唯才、德更勝於才,馬團隊中博士比例特高,紕漏層出不窮,就職後滿意度尚未跌停板,馬英九謹小慎微,無識人用人之明,自作孽不可活!

2010年也有比較平實的新聞報導「新聞局長是他踏入政壇的第一步,未來是否會成為政壇的閃亮明星,就看他如何做好新聞局長了」,在新聞局即將裁撤之際,江啟臣匆忙交棒,是否意味著一個毫無功能的新聞局長在吳內閣中已無容身之地?新任局長楊永明表示「未來會做好互動橋梁,讓民眾的無感變幸福感」,話中已道破江啟臣未盡之責,他選立委只是找個下台階吧!?

少年得志者自是無視於學經歷俱優、長如其叔伯輩下屬,頤指氣使,又得馬英九不沾鍋真傳,繁雜有爭議事項,即便焦頭爛額,一路由屬下扛到底,政務官該有的擔當何在?而討喜邀功之事卻從不後人。馬團隊中高學歷、庸碌、爭功諉過之輩,藉著權勢餘蔭高踞,卻無服人之才德,無益於營運績效及團隊聲譽者,比比皆是,小頭銳面者即使選上立委,預期頂多是鑽營於切身小利,也將無助於福國利民。資深退休外交官陸以正五月二日投書「期許新聞局長 內外兼修」,應該是有識者有感而發。往者已矣,來者猶可追。

1. 末代新聞局長 考驗新星江啟臣 【2010/02/20 聯合報
2. 新聞局長交接 江啟臣獎章掉兩次 【2011/05/03 聯合報
3. 期許新聞局長 內外兼修, 陸以正【2011/05/02 聯合報

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

保鮮膜 保鮮魔

PVC 聚氯乙烯和PVDC 聚二氯乙烯材質不適合包裝食材,更不能覆蓋食物一起烹煮。環保署擬自民國102年1月1日起禁止製造、輸入及販賣PVC、PVDC材質的家用保鮮膜,讓庫存的有毒保鮮膜消化完,而且不禁止商用,也就是飯店內的雞湯、佛跳牆...可能還是包著這類保鮮膜高溫蒸煮出來,消費者必須自顧保命,家用禁止,但容許大賣場繼續用PVC、PVDC保鮮膜包覆生鮮食物,被廢棄後進入焚化爐產生戴奧辛。這種環保署在想什麼?



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
常見礦泉水瓶、碳酸飲料瓶等。熱至70℃易變形,釋出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。1號塑料品用了10個月後,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。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;不要裝酒、油等物質。

HDPE 高密度聚乙烯
常見白色藥瓶、清潔用品、沐浴產品。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,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裝其他物品。清潔不徹底,不要循環使用。

PVC 聚氯乙烯
常見雨衣、建材、塑料膜、塑料盒等。可塑性優良,價錢便宜,故使用很普遍,只能耐熱 81℃,高溫時容易產生有毒物質,不適合用於食品包裝。難清洗易殘留,不要循環使用。若裝飲品不要購買。

PE 聚乙烯
常見保鮮膜、塑料膜等。高溫時有有害物質產生,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後,可能引起乳腺癌、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。保鮮膜別進微波爐。

PP 聚丙烯
常見豆漿瓶、優酪乳瓶、果汁飲料瓶、微波爐餐盒。熔點高達167℃,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,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。需要注意,有些微波爐餐盒,盒體以5號PP製造,但盒蓋卻以1號PE製造,由於PE不能抵受高溫,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。

PS 聚苯乙烯
常見碗裝泡麵盒、快餐盒。不能放進微波爐中,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。裝酸(如柳橙汁)、鹼性物質後,會分解出致癌物質。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。別用微波爐煮碗裝速食麵。

PC 其它類
常見水壺、太空杯、奶瓶。百貨公司常用這樣材質的水杯當贈品,不耐酸鹼,很容易釋放出有毒的物質雙酚A,對人體有害。使用時不要加熱,不要在陽光下直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