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的情緒有時像被禁錮在愁雲慘霧之中,除了因為自身體質的變異,外在因素的影響,像全球化、社會結構重組、價值觀的劇變所造成的衝擊,加上天寒、陰霾、經濟衰退、面臨解職、人際關係…等等,或多或少推波助瀾,成為心底無法掙脫的桎梏。WHO估計,憂鬱症影響全世界1.21億人口,也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。FDA負責精神藥物的副主管根據他擔任精神科醫師的經驗說,許多人患了憂鬱症,但他自己並不了解,也不知道是可以治療的;有些人苦於憂鬱症,但並不認知他的症狀,或是認為只是沒睡好或沒吃好,另一些人體認到沮喪,但是他們覺得太累了或是羞於尋求外援。
並不是所有的憂鬱症都需要藥物治療,研究顯示治療比較嚴重的重鬱症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)的最好方式,是將療法和給予抗憂鬱藥物合在一起最好。
※ 診斷
醫療專業人員通常是根據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(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'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 Fourth Edition) 如下面所列一些症狀的數目、嚴重程度和這些症狀的時間來做重鬱症的診斷:
• 心情沮喪
• 幾乎對所有活動都失去興趣和滿足感
• 食慾和體重改變
• 睡不好
• 緩慢的或是不安的動作
• 疲勞、缺乏精力
• 沒有價值感或過度的罪惡感
• 思考、集中注意或做決定有問題
• 尋死或自殺念頭一再重複
※ 抗憂鬱藥物種類
抗憂鬱藥物主要在使腦內天然的神經傳導物質—主要是血清素(serotonin)、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和多巴胺(dopamine),恢復正常,這些特殊的化學物質關係到個人情緒的調節。根據作用標的的不同,抗憂鬱藥物分下列幾類:
• 選擇性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劑(SSRI):例如 Prozac (fluoxetine), Celexa (citalopram)和Paxil (paroxetine)
• 三環類抗憂鬱藥(TCA):例如Elavil (amitriptyline), Tofranil (imipramine)和Pamelor (nortriptyline),藥物的化學結構中含有三個苯環。
•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(MAOI):例如Nardil (phenelzine)和Parnate (tranylcypromine)
• 不屬於上列三種的抗憂鬱藥:例如Remeron (mirtazapine)、Wellbutrin (bupropion)
上述藥品因廠牌不同,中英文名稱繁多,如果需要查詢中文名稱,可將括號內的英文字放入查詢網站的”成分”欄內,再按”開始查詢”,所有廠牌同成分的藥品中英文商品名稱就會出現。
各類藥物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,例如SSRI是增加腦中血清素的製造,MAOI能阻斷單胺氧化酶的作用,因此神經傳導物質不會代謝,能夠在腦中繼續發揮作用。事實上科學家還在研究抗憂鬱藥在腦中的作用機轉何在。
※ 選擇抗憂鬱藥
醫師如何開抗憂鬱藥呢?通常是根據病史和精神狀態檢查的結果,醫師由這些資料評估症狀,排除醫療導致的憂鬱,決定是否符合重鬱症的標準。憂鬱症用藥最好要符合個人的需求,例如一些病人睡眠不好,他們在夜間用有鎮靜效果的抗憂鬱藥就能獲益,其他病人如果壓抑性睡眠太多,就該在早上用較為具激發性的抗憂鬱藥,所以病患的感覺要讓醫師充分了解,以獲得最有效的治療。
※ 抗憂鬱藥的效用
大約60-70%病人首次使用處方的抗憂鬱藥物、或是增加所用藥的劑量後會有反應,在能得到完全的治療效果前,病患必需連續用藥至少三到四週,如果病患覺得好些,不該就此停藥,因為開始覺得好了,可能正好是處在發作期的當中,憂鬱症趨近於慢性病,就像高血壓一樣需要每天服藥。如果病患已經習慣用藥而突然停用,可能會發生斷藥反應,像焦慮及不安,最糟的情況是憂鬱症復發。
病人應連續用藥六至十二個月,有時更長些,這樣才會有效而且能避免憂鬱症復發,最好要遵從醫師的指示。
大約有10%憂鬱症治療無效,對抗憂鬱藥沒有反應,這意味著大約20-30%病患可能對首次所處方的藥物沒有反應。研究顯示那些首次用藥沒有治好的病患,他們換了其他藥物或在現有處方之外加上其他藥,症狀完全解除的機率大增。有了適當的治療後,許多憂鬱症病患的症狀都獲得改善,重新恢復正常的、有生產力的生活。
※ 副作用
抗憂鬱藥都附有醫療指導單,上面有衛生主管機關核准的資訊,在美國這些指導在藥局領取藥物時會分發,對於病患、家庭、以及照顧人員等注意藥物的作用有所幫助。許多使用抗憂鬱藥的人至少會有一種副作用,包括:
頭疼
夜汗
噁心
不安
性障礙
口乾
便秘
人們停用抗憂鬱藥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副作用,在沒有跟醫師或精神健康專家討論之前,建議不要停藥。事實上常見的副作用有因應策略,想要較完整的副作用和因應策略看這裡。
※ 嚴重的副作用
自殺意念:在2004年十月美國FDA要求,所有的抗憂鬱藥要加上加框的警語,警告大眾那些使用抗憂鬱藥的兒童和青少年自殺意念增加的風險,到2007年這個警示延伸到24歲年輕人。FDA做了抗憂鬱藥臨床試驗較仔細的分析,之後發現自我毀滅的風險—包括自殺的意念和行為增加了,FDA精神藥物副主管說,並沒由真正自殺的,只是年齡在24歲以下的會想到或是談到它,這最常發生在青少年或年輕的成人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的三十天內。
狂躁:當病患有狂躁狀況,會有動作誇張、過度健談、精力太充沛,而且所需的睡眠要比平常少。情緒失調有兩種不同的類型,兩者都是週期性的,其一是單極性失調(unipolar disorder),它的週期是病患感覺正常,之後覺得沮喪;另一種是雙極性失調(bipolar disorder),病患情緒的週期是由沮喪到正常、再到狂躁,醫師需要詳察病患是否有雙極性病史,雙極性失調的病人開了抗憂鬱藥,會導致狂躁,如果嚴重的話甚至會成精神病。
生育影響:在2005年十二月FDA將Paxil (paroxetine)的懷孕風險類別由C調到D,屬於C類的藥物是不能排除其對胎兒的危害,而D類表示危害胎兒的證據確實存在。
高血壓:病患若採用MAOI類的抗憂鬱藥可能會比較麻煩,因為必須遵守很多食物和其它藥物的限制(參考:和一起吃的藥相剋嗎?),使用MAOI類藥後必須要避免一些含有高量酪胺的食品,像乳酪、葡萄酒和泡菜,以及一些藥包括解除鼻塞的解充血藥,MAOI和酪胺有交互作用,會導致中風或其他併發症。
本文主要根據FDA所發布衛教資料Understanding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內容。
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認識抗憂鬱藥物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嗯嗯~
還好小咪沒有這些症狀
應該不算憂鬱吧??~
Paul新年快樂!~~
張貼留言